在植物区系上,古林箐保护区在东亚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一级分界线上,许多物种在此汇集渗透,区系组成较为复杂,到目前为止,保护区共记载野生维管束植物203科951属2256种(包括15亚种,71变种)。其中,蕨类植物33科105属326种;裸子植物5科7属8种(包括3变种),被子植物165科839属1922种。
望天树
望天树是种子植物门龙脑香科野生植物,马关县当地群众俗称“船板木”。在许多人的认知中,望天树仅分布于西双版纳,其实在我国的广西弄岗、云南的马关县和河口县也有望天树分布,马关县的望天树就分布在古林箐保护区。历史上望天树广布于云南的南部和东南部,是热带雨林的指示性植物之一,其板材是制造海洋船只的优质材料,在海水的浸泡下可百年不腐,故获得“船板木”称谓。当年郑和下西洋打造的船只、舰队,其主要用材就是望天树,因此历史上望天树曾遭到人类大量砍伐,现已濒临灭绝,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古林箐保护区800米海拔以下的峰丛石地带零星分布着以望天树为主体的森林群落,有的与蚬木群落交错,是保护区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特色的植被类型,分布范围约5000亩。广西弄岗和西双版纳的望天树生长环境由于地形起伏不大,属于干热型气候,望天树以“高”为奇观,可达70米,但胸径不大,多为胸径1米以下的树木;近代以来由于受自身遗传因素、气候和环境破坏的影响,这两个地区的望天树种子发芽率低,其自身已失去天然更新能力;目前广西弄岗只有少量的望天树单株零星分布,不构成群落;西双版纳虽然有较大面积的群落景观,但因天然更新的问题,群落已逐年衰退。古林箐保护区在直线距离1到5公里的范围内海拔就从100多米升高到1000米以上、在10公里的范围内海拔就升高到2000米以上,形成了许多高温高湿的特殊小环境,望天树就生长在其中,以胸径“大”为奇观,许多树木胸径在1米以上。目前保护区监测记录到的最大植株胸径达2.4 米,树龄600多年。独特的气候环境,孕育着丰富的物种资源,这里的望天树种子发芽率极高,其自身天然更新旺盛,植物学家调研后叹为“奇观”。为此,古林箐保护区的望天树群落也是“喀斯特地貌的精华”之一,建设好保护区对扩大和保护望天树种群具有重要作用。
蚬木
蚬木是种子植物门椴树科野生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马关县当地群众俗称“火木树”。古林箐保护区分布着以蚬木为主体的森林群落,是古林箐保护区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特色的植被类型,分布范围约13000亩,也是全国分布广、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蚬木林。蚬木生长于峰丛石地带,无石不长木是该树种对生境的独特要求,主要分布在1000米海拔以下的老范寨至429的南溪河东面山坡。蚬木高大,是雨林上层构成优势树种,生长茂密,群落外貌浓绿,胸径在1 m以上的就是千年古木,保护区监测记录到的最大植株胸径达3.5 m,树龄2000多年。目前越南北部和广西弄岗仅存零星蚬木分布,这一物种能够在古林箐保护区被大面积保护,弥足珍贵。行走在峰丛石地带发育起来的原始森林,欣赏着连片的千年古木,你才能深刻领悟什么是岁月沧桑,什么是生命奇迹。为此,古林箐保护区的蚬木森林群落被称为“喀斯特地貌的精华”。
云南穗花杉是种子植物门红豆杉科植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云南穗花杉是恐龙时期的古老孑遗植物,虽然历经地球史上的几次生物大灭绝,但该物种得以幸存至今,极其珍贵,其生长环境多呈孤岛状,加上个体雌雄异株,授粉困难,种群退化严重,已濒临灭绝,被列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在古林箐保护区监测记录到3个云南穗花杉种群分布地,主要分布在900米海拔以上的峰丛石山顶,其中的一个种群天然更新能力较强。
云南金花茶是山茶科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在古林箐保护区800米海拔以下的博甲管护站和桔子园管护站范围,古林箐是金花茶这个物种的模式标本采集地,当年法国植物学家在古林箐的干沟村发现金花茶并采集了标本,由于干沟村紧邻河口县的老范寨,法国植物学家误将标本采集地记录为河口。当年采集金花茶标本的地方现在已修建公路桥梁,种群破坏殆尽。由于栖息地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已濒临灭绝,该物种被列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经过保护区技术人员调查监测,目前发现古林箐保护区有金花茶种群集中分布地2处,零星分布点3处。
长叶苏铁
长叶苏铁是苏铁科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古老的孑遗植物,在古林箐保护区分布于900米海拔以下的博甲管护站黄姜坪、老万寨、野猪塘和白沙河范围,散生于林下,雌雄异株,成年雄株开花间隔期2至5年,成年雌株开花间隔期5至20年,花期2至5月,果实成熟期10至12月。谚语所称的“难遇铁树开花”,所指的就是苏铁雌株开花,目前该物种在保护区的生境保护完好,天然更新能力强,主要靠野生动物搬运果实传播。
滇南风吹楠
滇南风吹楠是种子植物门肉豆蔻科植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常绿乔木,生长于海拔160-1200米的热带雨林中,是雨林上层构成树种。该物种科学考察记录仅分布于云南省的麻栗坡、金平、河口和绿春县,成熟个体小于500株,种群4个。由于受到热带开发、毁林开荒和毁林造林等因素胁迫干扰,该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减少,目前面临高度的野外灭绝风险,被列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2019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专家组进行滇南风吹楠专题考察,在分布地金平、绿春和麻栗坡已经找不到该物种,途经古林箐保护区时专家将该物种相关资料给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参阅,看资料后工作人员指出该物种在保护区的热带雨林有分布,当日就带专家找到8株成熟个体,专家喜出望外,滇南风吹楠科考记录又增加了一个分布地。此后通过监测,滇南风吹楠在古林箐保护区分布的成熟个体在50株以上,古林箐保护区才是该物种的主要分布地。很多濒临灭绝的植物能在古林箐保护区找到,专家都觉得古林箐这块地方很神奇,这里确实是“喀斯特地貌的精华”,物种的基因库。



喙核桃
喙核桃是种子植物门胡桃科植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喙核桃是古老孑遗植物,早期科学考察记录的的成熟个体小于500株,分布区域并不包括马关县,近些年通过古林箐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监测调查,该物种在古林箐保护区有4个种群分布,在保护区外有3个种群分布,马关县成为喙核桃新的分布区域,进而丰富了古林箐保护区乃至马关县的生物多样性。喙核桃果大,不利于野生动物远距离传播,虽然种子发芽率较高,但自然环境下小苗的竞争能力弱,种群退化严重,已濒临灭绝,被列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在马关县监测记录到的喙核桃主要分布在600米至1600米的海拔范围,从热带到亚热带都有分布。喙核桃果大,果仁隔层只有1到3层且光滑,取食方便程度优于现有的核桃栽培品种,是未来杂交培育的优质种质资源。


亮叶木莲
亮叶木莲是木兰科木莲属植物,为古老的孑遗植物,生长于600-800米海拔的热带雨林中,是雨林上层构成树种,花朵的鲜艳程度可与华盖木媲美。该物种科学考察记录分布于马关县、河口县和金平县,仅存成熟个体30株,种群3个。由于自身进化的原因和受到毁林开荒等因素胁迫干扰,呈现出种群退化和数量持续减少现象,目前面临高度的野外灭绝风险,被列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其珍稀濒危程度不亚于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古林箐保护区是该物种的主要分布地,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巡护的过程中加强监测,发现该物种在古林箐的成熟个体在100株以上且种群数量颇多,远大于科学考察记录,这丰富了马关县的生物多样性,进一步证实了古林箐保护区是“中国古特有中心,全球喀斯特地貌的精华”的科学定位。


桫椤
桫椤是蕨类植物门桫椤科植物,传统所称的“桫椤”在马关县包括中华桫椤、大叶黑桫椤、桫椤、白桫椤4个种,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潮湿森林环境中或沟谷中,有木质基杆,条件优越的环境下,基杆可高达10米以上。近代以来由于人类生产经营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桫椤原有生境大多遭到破坏,已濒临灭绝,桫椤科的所有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桫椤是古老的蕨类植物,恐龙时期就广布于地球上,虽然历经地球史上的几次生物大灭绝,但该物种得以幸存至今,现仅存于热带和亚热带的部分极小环境中,堪称“活化石”植物,极其珍贵。马关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特殊地理环境是桫椤的庇护天堂,从160米到2000米海拔都有不同的桫椤种群分布,对这些珍贵种群的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东京桐
东京桐是大戟科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该物种最早是在越南的东京地区发现的,故取名“东京桐”。该物种是热带植物,在我国十分稀少,古林箐保护区是其分布的最北边缘,主要分布在1000米海拔以下的热带雨林范围,种群和成熟个体随处可见,得益于这里高温高湿的环境更利于该物种生长繁育。
东京龙脑香
东京龙脑香是龙脑香科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热带湿润雨林的指示性植物之一,在古林箐保护区主要分布在800米海拔以下的博甲管护站和桔子园管护站范围,目前只监测到2个种群分布点,其他的为零星个体,成熟个体数量极少,已濒临灭绝。


任豆
任豆是豆科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古林箐保护区主要分布在1200米海拔以下的热带雨林,尤其以600米海拔左右分布的种群最多,在野生动物的传播下该物种是恢复林地植被的先锋树种,在该树种的庇护下其他耐荫性植物得以旺盛生长,快速恢复种群。该物种在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
单性木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金毛狗(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我们都是主角》